close

昨天跟大家分享了,行善與行孝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這段時間所讀的"SONY的故事"。

這本書是網路下載的電子書,前後大概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,在停車等待、等餐、睡前時間有空時就讀它。

SONY是日本人戰後建立起來的,作者是創辦人之一。書中描述SONY是日本人用產品用商業佔領全世界電子市場的驕傲。目前日本的經濟能力是除了美國之外影響世界經濟的第二大國。且不論他對世界經濟貿易制度的建議是否正確,但是不可否認SONY在世界各國給大家的是高品質高價值的品牌印象。

他在描述日本人的工作文化與美國文化的差異,有幾點是我覺感觸比較深的,也是可以讓我們效法的。他提到日本公司對員工是一輩子的承諾,是家人的感覺,員工不擔心公司會將他資遣,在日本公司中公司不用擔心員工學成後會帶槍投靠其他競爭對手,員工與其他企業主也不屑有員工背叛的情事。所以員工進入公司後必須融入公司與公司共榮辱,他們會在工作中學習、成長、創新與承先啟後。美國企業的作法是找到有經驗的員工,用挖角的方法速成,因此公司所有價值是建立在利潤酬勞與法律上(有許多商業機密的爭議法律問題),所以美國律師是世界上最多,但是員工忠誠度最低的國家。

另一個造成的優勢是日本人對品質的改善要求最高,因為戰後重建與島國文化(資源極少)的影響,日本人會用最少資源做最好的產品,這是他們為了戰後求生而俱備。品質與製造效率的改善,不論是SONY還是TOYOTA都是在這方面見長。日本人為了節省資源(因為房子小所以相關空間與應用都希望縮小),常將產品製作成小巧精緻,用最少的資源,把產品功能都能達到。所以日本的產品會因此物料節省、精度增加(因為要縮小),也因為這樣他的價值提昇,也因此利潤相對提高,也符合目前的環保觀念。書上有一個的例子是SONY對精度的要求,縱然客戶要求是2mm,但SONY員工與其公司文化對自我的要求的標準是0mm,相對於美國企業則是用2mm要求製造產品而言會更嚴謹。通常工業的工藝不會有0誤差,所以這會讓它(SONY)的員工不斷要求精度而去改善機具、模具、甚至作業方法、人員教育訓練等…。在這不斷改善中會常會有創新應用與新技術的發現,相對只滿足2mm的公司是無法得到的。

一、員工對公司與工作文化與家庭文化結合,是我想建立的。也是我當初建立矽聯的主要夢想之一。員工進入公司應該受公司的保護與訓練、要求成長,也應該跟公司共同成長,不輕易離棄。不管新員工與舊員工所作的一切都是代表著矽聯,要能榮辱與共,團結一心,對公司對自己有信心,共同建立矽聯的價值觀。

二、公司所有成員應該對自己工作瞭解,可以彼此互相傳承。員工工作方法與自我能力能不斷的自我要求改善。一起讓自己的能力提升、幫自己也幫公司找到改善更精進的路。也要改善自己對於產品或技術的要求。以前抱持"可以就好的心態"要改進,不能因為這心態而喪失了再進步的動力。

以上這兩點我希望能在2010年再次強調加強。新進員工要能體會這文化精神,資深的員工尤其要能力行,無私的照顧教導新進員工,改善目前工作方法並將矽聯累積的技能可以傳承,尊重新進員工的想法與引導他們可以快速成長與產品品質要求,讓他們可以延續矽聯文化讓它發光發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stemle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